收納的成敗,除了善用各種的櫥櫃、層架等收納工具外,
收納之前若能先檢視一下自己的收納觀念
是否正確就能解決平時擾人的收納問題!
也許只要小小改變、轉個彎,這些原本覺得難用的收納設計,馬上變得超好用。
觀念1 收納方式=「常用+美觀」
「收」:把所有東西都藏起來
「納」: 將某些物品,如蒐藏品,自然的納入空間之中,
展示出來被看到,結合兩者才能稱為收納。
因此收納可分為外露和內藏兩種形式,如何決定該外露還是內藏呢?
可藉由「常不常用和美不美觀」兩個方向判斷,
例如常用的眼鏡可以外露,外型不是很好看的遙控器則可內藏,
因此適度的外露是合理的,過度的內藏則會讓空間失去生活感和人味。
觀念2 收納設計=「好用+好拿」
請先想一下,收納其意義到底在哪呢?是為了儲物還是為了生活便利?
若是「儲物」,當然會希望量大,能堆愈多愈好,但換個角度想,
這樣的堆放在使用上來說,要拿個東西必須翻箱倒櫃,
才能找到想要的物品,其實一點都不好拿,所以這些收起來的物品,
恐怕再也不會被拿出來用了。因此,好的收納設計應該是方便收藏和方便取用。
觀念3 收納≠藏起來
「藏起來」就只是把東西放到看不見的地方,並無任何功能性存在,
結果就是要用到物品時找不到或找得心煩意亂。
「歸位」是依照空間條件和使用習慣而決定物品的擺放位置,
這樣的「收納設計」才能讓每樣物品發揮最大的功效!
觀念4 收納設計根據習慣、需求、動線量身訂作
收納設計是以每個人生活習慣的需要為出發點,
藉由觀察、檢視日常生活的動線,規劃出貼近生活需求的設計。
如果沒有將習慣、需求、動線考慮進去,
做出來的設計很可能會造成根本用不到、用起來不順手,
或是多走路、浪費時間的情形,甚至會因為與習慣不相符,
而產生慌張、焦慮的心情,所以收納設計並無統一標準,而是因人而異的設計。
觀念5 不勉強改變生活習慣的收納才是好設計
每個人自己就是居家收納最好的設計師,
因為男女身高不同會有不同的拿取方式,
習慣不同會有不同的走動動線,個性不同會有不同的購物模式等,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作息方式,
物品才能依照個人的習慣與動線擺放,取得舒適的平衡點。
觀念6 衡量家庭成員的使用差異性
收納設計是為家庭生活帶來便利性的設計,
因此便需要因身分、性別、職業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設計方式,
所以一定需要經過溝通、了解生活習慣之後,
做出設計出大家都覺得好用的收納空間,收納設計才能發揮實際的功效。
觀念7 詳細評估所有收納物品的規格
收納空間設計不只要解決眼前的物品,
還要連日後可能新增的物品都一起規劃,才能設計出最精準的收納空間。
當然要一開始就設計出最好的收納空間是很困難的。
特別是家中物品會隨時更迭,但若能事先規劃,預留空間,
再丈量好目前各細項物件的尺寸,將所有物品數據化之後,
依照空間條件和家人的特性進行設計,才能製作出符合比例的收納櫃。
請記得,考量得愈仔細,做出來的收納設計才會真的好用。
觀念8 一個蘿蔔一個坑
前面提到了,收納≠藏起來,只要看不到就好,
但現在的收納觀念是要以管理的角度看待收納,
讓物品好搜尋、好拿取,才是收納設計的重點。
因此,好的收納設計應該是讓每件物品都能有自己的位子時,
自然就改善了紊亂的狀況。
觀念9 收納前:斷、捨、離
有了好的收納設計後,最重要的就是妥善的分配所有物品。
先分類:包含物件的規格、尺寸、比例、常用不常用…等。
再將不用的物品先丟棄吧!!!
接著才是將真正會用的東西找到適合的地方放置,
排列出優先順序,讓物品數量不超出空間負荷或浪費空間。
觀念10 收納設計=實用+美觀
收納不是把東西藏起來就好;
收納設計也不是花錢做了一大堆櫃子就算數,
更不是收納空間多,就是好的設計。
有時候收納空間太多反而成唯一種多餘,
重點在於必須要符合個人需求,符合家人的使用經驗,
再配合現有的空間格局,才能規劃出能常用、好用又美觀的收納設計。
卡娃姨家事服務推廣中心 《請按這裡》
留言列表